“张院长,您还记得不?十五年前我摔断胳膊,在您那间小诊所里,您拿着木板给我固定,说‘放心,肯定接得好’!”夏日的诊室里,患者老马的话让宁陵开发区医院院长张红星笑眼微弯骨科医院。谁能想到,从当初柳河镇一间简陋的乡村诊所,到如今设施齐全、专科特色鲜明的正规骨科医院,院长张红星用二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,书写了一段“从泥土里长出参天树”的成长传奇。这不仅是一家医院的蜕变史,更是一位医者“以初心守匠心,以匠心致初心”的生动注脚。
上世纪90年代末,刚走出医学院校门的张红星,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回到柳河镇骨科医院。在310国道旁的袁庄村,他支起了一间不足20平米的诊所。那时的诊所,诊断床是旧的,药柜是拼的,但周边村民有个跌打损伤、腰腿疼痛,总会循着他温和的声音而来。
“国道上车多,磕碰伤、骨折的患者常因赶不及大医院耽误治疗,我看了心里不是滋味骨科医院。”张红星回忆道。正是这份不忍,让他下定决心深耕骨科领域。为了让乡亲们“在家门口看好病”,他白天坐诊积累病例,晚上挑灯研读骨科典籍,骑着自行车跑遍周边乡镇拜访老中医,甚至自掏腰包带着复杂病例患者去市区医院会诊。
渐渐地,“柳河张医生治骨伤有妙招”的名声传开了骨科医院。有村民腰椎间盘突出疼得直不起腰,经他针灸配中药调理后重新下地;有孩子玩耍摔断胳膊,他手法复位精准,免去了手术之苦……小小的诊所里,挤满了来自周边村庄的患者,也埋下了张红星“建一所更规范骨科医院”的种子。
“张院长的医术,是咱们用实打实的康复‘证’出来的!”夏邑县的一个老先生提起宁陵县开发区医院,总有说不完的话骨科医院。几年前,他因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,走路需拄拐,尝试多种治疗效果甚微。经人推荐找到张红星后,通过关节腔注射、康复理疗配合中药外敷,短短三个月便能正常散步。
更让人动容的是,老先生的“全家健康”都与这家医院结了缘:老伴、儿子、儿媳的腰间盘突出、股骨头坏死,都是在张红星的治疗下康复的骨科医院。“我不光自己来,还介绍了老伙计们来,谁看病不图个效果好、心里暖啊!”如今,老先生成了医院的“义务宣传员”,像他这样“一人受益、全家信赖、邻里相传”的故事,在医院里不胜枚举。
从柳河镇的“红星骨科门诊”到宁陵县开发区医院,张红星始终把“疗效”和“贴心”刻在骨子里:对贫困患者减免费用,为行动不便者上门诊疗,给康复期患者定期打电话叮嘱……这份真诚,让医院的“回头客”越来越多,也为它的“升级之路”攒足了底气骨科医院。
“医院要长大,光靠我一个人不行,得有梯队,有特色骨科医院。”2016年,宁陵县开发区医院正式落成时,张红星就定下了“人才强院、专科兴院”的方向。他深知,正规医院的核心是技术和团队,于是主动“送出去”培养人才——选派尤延伟、乔宝康等年轻骨干,分批前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洛阳白马寺骨科医院等顶尖机构进修,专攻创伤骨科、脊柱外科、关节外科等细分领域。
“尤医生从郑州学回的微创复位技术,让骨折患者恢复快了一半;乔医生在洛阳钻研的康复手法,对术后功能恢复特别管用骨科医院。”如今,医院已形成“老专家传经验、中年骨干挑大梁、年轻医生冲前沿”的老中青梯队,技术水平节节攀升。
为了让患者“治得好、恢复快”,医院还专门开设了康复科,配备专业康复师和先进理疗设备,从术后早期介入到功能训练,形成“治疗—康复—随访”的完整闭环骨科医院。柳河镇有位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担心留后遗症,康复科团队为他定制了针灸、电疗、关节松动训练方案,半年后便能正常工作,特意送来锦旗感谢:“不仅救好了我的腿,更救了我的家!”
如今的宁陵县开发区医院,早已不是当年的乡村诊所:宽敞明亮的门诊住院楼里,数字化X光机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、CT、核磁、四维彩超等大型现代化诊疗设备一应俱全;住院部的病房里,医护人员定时查房、耐心叮嘱;康复科的训练室里,患者在指导下慢慢舒展肢体……但张红星的习惯没变: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到病房,和患者聊病情、拉家常;每周雷打不动坐诊两天,亲手诊治复杂病例;遇到年轻医生拿不准的问题,他总会带着一起分析,把经验倾囊相授骨科医院。
从乡村诊所到骨科医院,张红星的“华丽转身”,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藏着最朴素的坚持:对医术,他追求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;对患者,他坚守“来者不拒,用心对待”骨科医院。正如他常对员工说的:“医院的牌子再亮,不如患者一句‘看得好’;大楼再高,不如患者康复时的笑容实在。”
如今,宁陵县开发区医院即将为升为二级医院而努力,这是医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骨科医院。未来,这家从泥土里成长起来的医院,还将带着这份初心,继续为宁陵及周边县区的百姓守护健康,让“家门口的好骨科医院”成为更多人心中的温暖依靠。(李宁 ,夏金明)
审核:谭文华